老小區看車誰來管
主持人:觀眾朋友晚上好,這里是今日話題,我是趙寧。老小區停車難,一直是個不好解決的問題。今年,北京市政府下了個決心,年底之前要推行專業的停車管理公司到老舊小區看車,不過,需要小區居民掏錢。很多居民說,我在家門口免費停車停了這么多年,憑什么你一來我就得給你交錢呢?一邊是要進,一邊是拒絕,這個矛盾怎么解決?咱們不妨先來看看這看車公司到底是怎么個專業法。
話題提示一:看車公司能不能有效解決停車難?
解說:甜水園東里是一個典型的老小區,空地少,原來連一個規劃好的車位都沒有。小區內當時有100多輛車,亂停車的現象很嚴重。
甜水園北里居民:保安(看車公司工作人員)吧,管這車吧,管得挺好的。然后居民也協助他們,都互相幫助嘛,協助一下。
甜水園北里居民:反正你說在這條路上吧,就是為了走車的?蔀榱俗哕,你那邊畫了停車線,就這路本身就不寬,你那車在那兒一停車,車大一點的絕對過不去。
解說:兩年前,北京科安停車管理公司進駐小區,規劃出212個標準的停車位,不僅每一輛車都有了安身之地,車輛進出小區也有了規矩。
科安公司甜水園北里工作人員:從東門進從西門出,這不僅是為了收費的方便,而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安全。
科安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風雨:像我們招聘來的員工有前期的培訓。我們企業現在開展了中專和大專的學歷教育,崗前我們也都是持有證書上崗的。在一些單位裝有技防安防設施。
解說:專業看車公司進入社區,尤其是進入從來沒有繳費停車習慣的老舊小區,先進的設備不可缺少,最重要的是有專業的服務,才能贏得居民的信任、被居民接受。
科安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風雨:先服務。理順進門領卡、停車入位、出門交卡的良好的停車習慣;還有給業主的輪胎打氣啊、修自行車等為民服務(措施),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是為你服務的。
解說:老舊小區引入專業看車公司從兩年前就開始試點了。公安機關在北京30多家有資質的看車公司中篩選出10家有實力的公司,目前北京市由看車公司進行專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有181個。去年,北京市機動車失竊率在經過連續三年的上升之后,首次出現下降。公安機關經過認真分析,發現這一現象與看車公司進小區有很大關系。
主持人:所謂老舊小區,指的是199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現在北京有1580多個。這些小區不僅停車難,車輛被盜情況也時常發生。面對這種情況,有專業的看車公司來管理應該是件好事。不過,試點兩年來推進的速度非常緩慢,只有10%的小區進駐了專業看車公司。是什么原因阻擋了他們的進入呢?來看幾條媒體曾經報道的停車糾紛。
話題提示二:看車公司為什么不能順利進入小區?
解說:去年3月,北京勝鵬停車服務有限公司進入朝陽安貞西里小區,公司規定:住戶每輛車每月交費150元,一年1600元?窜嚬具M駐以后,因為收費引發糾紛而撥打110報警的事情時有發生。
解說:去年5月,某公司曾進駐豐臺翠林小區負責停車管理。因為有六七成的業主不交停車費,該公司后來撤出翠林小區。此后小區車輛停放陷入無序狀態,丟失成風。
3月29日,北京城市管理廣播的《城市零距離》看車公司進入老舊小區的節目,觀眾熱線反映強烈。
北京城市管理廣播新聞專題部副主任 李洪興:很多居民、大部分都覺得這件事,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他們會有一些具體的問題,你比如說涉及到收費問題,另外涉及到看車公司的人員素質問題,這些都是他們非常關心的。
主持人:看車公司不能順利進入小區,第一個障礙就是收費。也是,停了這么多年的免費車,突然要掏一千多塊錢,這個彎的確有點繞不過來。何況,我們住了多少年的小區,跟你看車公司沒什么關系,憑什么你劃幾條線、立幾根桿兒、派幾個人就要收錢!看來,看車公司要順利進入小區,還真不是收錢這么簡單的事。
話題提示三:居民需要什么樣的看車公司?
科安公司總經理 孫風雨:通常我們公司收的老舊小區是100元左右。這個價錢很敏感。因為前期大家沒有交過錢,逐漸養成收費的習慣,這需要專業的公司特別專業的精心策劃居。
翠微西里居民:我覺得在自己小區里當然越低越好。
翠微西里居民:我覺得七八十塊錢唄。七十塊錢八十塊錢。
記者:你覺得這合適?
居民:對啊。
翠微西里居民:我原來在南三環住的時候它就是按年收取,一年是收1500。不高,還覺得過得去。
翠微西里居民:如果要按咱這邊,我覺得150應該還是合適的。
解說:東城區安外大街3號院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天壇家具公司等幾家企業合建的住宅區。房改之前,這個小區由各企業的后勤部門管理。房改以后,同其它老舊小區一樣,這個小區無法成立業主大會,無權聘請專業的物業公司,車輛停放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居民意見很大。去年8月,居委會、天壇家具公司和派出所等幾家單位聯合請進了北京平安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按一月150、一年1600的標準收費。
記者:當時買了車位了嗎?
安外大街3號院居民:買了。
記者:您買了多長時間的呢?
安外大街3號院居民:它按一個月一個月走的。
安外大街3號院居民 徐貞美:我們當時把全年的錢都給交了。這個是跟它簽訂的停車管理協議,是從2005年8月15號到2006年的8月15號,這個交了是1600元。
安外大街3號院居民:我覺得交費有人看車好一點吧,最起碼每個車放得也有秩序。然后對自己的車也是一種保障。
記者:當時他們有沒有負責做具體的看護工作?
定外大街3號院居民:也沒有太具體的工作,經常車位被占,這是常事。
安外大街3號院居民:包括晚上回來呀,應該看一看問一問什么的,或者車出去,它都壓根兒沒有這些。
解說:一部份車主對看車公司的服務不滿意,還有一部分車主沒有及時交納停車費。就這樣,兩個月過去了,有天晚上,居民們突然發現,小區門口值班室的燈沒有亮,開門一看,里面空無一人。原來,平安停車管理公司卷鋪蓋走人了。
徐女士:跑了,錢也沒退給我們。
解說:按說看車公司才進來兩個月,一部分車主已經交了看車費,有的一交還是一年,看車公司不應該是由于經費緊張撤出小區的。
據我臺《北京您早》3月20日報道,前不久由市公安局組織了一個觀摩會上,有幾家試圖看車公司當眾宣布,為了贏得老舊小區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可以免費看車一到三個月。
科安公司總經理 孫風雨:市場經濟下,決定了花錢買平安的規律。我想大家是先嘗后買的一個結果,應該是逐步逐步會接受的。
解說:記者了解到,按照有關規定,看車公司進小區以后有一個條件,得跟產權單位或者物業公司簽訂一個委托協議,拿了委托協議到市政管委備案,批準以后才能合法收費。
東城區新建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王暉:產權單位應該給出具一個手續,有一個手續不是很全。人家停車泊位公司因為手續不是很齊全,它沒有辦法繼續再收費。如果要收費的話就是違法的了。
記者:您覺得解決這個事情應該怎么辦?
東城區新建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王暉:如果這個證明產權單位能很快開了,我想這個事情很快能解決。
天壇家具公司保衛部 孫衛東:我們明確跟他們說這事管不了,開不了。因為居委會管這事情,它就應該能開了。小區畢竟是社會化管理,跟企業應該沒有多大聯系。
主持人:平安停車公司并沒有卷款潛逃,而是由于師出無名,不得不暫時退出小區,等著小區把產權關系理順了,能開證明了,再回去接著看車。產權關系復雜,多頭管理,是老舊小區的共同特點,也是看車公司難以進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那么這個問題就無解了嗎?咱們再來看看東華門小區的做法,他們沒請專業看車公司,而是成立了一個居民自治看車的組織。自治看車對老舊小區來說,是不是也算一條出路呢?
話題提示四:專業看車與自治看車,哪個更好?
解說:位于王府井黃金地段的東華門小區是一個產權歸屬多個單位的老小區。2004年4月,在東華門社區的幫助下,小區組織了所有200戶居民共同投票,最后決定小區不聘用看車公司,而是成立車管會,實行自治管理。小區內的私家車主每月交納50元停車費。外部車輛停小區過夜,每月交納150元。
東華門社區黨支部書記 劉利新:你看這是大部分意見呢,我們經過統計,98%以上的都同意,這是同意完后簽的字。這位居民寫道:完全同意將小區內的公共場地還給小共居民,拆除各種違章的柵欄和停車樁。請不要將小區進行物業管理。不要物業管理,還要居民自己管理自己。
解說:居民大會還聘請了四名小區居民作為看車員,24小時輪流值班,小區停車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記者:沒有進行管理的時候,小區停車是怎么樣的?
東華門社區居民:亂七八糟。橫的豎的,外地的,面包車,反正能開進來的全開進來,成了一個免費停車場。無照經營的,城管一來都跑這里頭“避難”來,所以特別的亂,伙反映特別強烈。你看我們現在這兒多有秩序。
解說:東華門小區內的停車收費由于是群眾自發組織,為了讓所有居民知道費用的去向,小區居民還選出了沒有車的老黨員蘇玉玲負責財務工作。每個季度小區都要對車輛的收費進行公示,每年要向社區進行財務匯報,由社區進行監督審計。
東華門社區居民:居民自治管理跟專業停車管理概念不一樣,他的責任心是很強的。所以我們覺得,經過一年多的試行,我們覺得挺好。
東華門社區黨支部書記 劉利新:停車公司是贏利為目的,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記者:如果讓停車公司來進行管理,小區居民能接受嗎?
東華門社區居民:我覺得不太容易接受,費用太高。
東華門社區居民:沒必要,這么大點地方要什么物業。征求意見說要物業,用不起,你明白?
科安公司甜水園北里工作人員:居民自治組織看車現在可能收費這塊兒相應比較低,加上他們自己進行管理。但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就不好解決。像剮蹭以及車輛損失,我們根據與保險公司簽訂的合同,然后依據我們與車主簽訂的合同進行理賠。
科安公司甜水園北里工作人員:我們有攝像頭、紅外線,居民自治他們就沒有資金投入這塊來進行這樣的操作。
主持人:東華門小區的居民自治雖然成功了,但能不能推廣還很難說。因為小區越大,大家的意見越不好統一,管理難度也越大。目前,北京有三種“看車”形式:一是引進看車公司,二是由小區物業看管,三是小區居民自治,選擇哪種方式還需要看小區的實際情況,由居民來決定。不過,在采訪中我們的記者發現,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讓小區停車規范起來,是居民們的共同愿望。